二、電子式揉混儀框架的工作原理:
揉混儀ಞ是通過測定面團攪拌過程中流變學特性變化來檢測小麥品質的一種重要儀器, 自上世紀三十年代發明以來,通過不斷改進改善,美國National揉混儀在北美及西方發達國家的小麥品質育種和面粉面食工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的結構主要由攪拌器、阻尼臂、記錄儀和數據收集分析器組成(圖1)。其工作原理是通過攪揉面團,測定并記錄面團的抗揉混阻力,得到的揉混曲線圖譜(Mixogram)(圖2),揉混儀圖譜的各項指標反應了小麥面團的流變學特性和品質,揉混圖譜中心揉混峰值是在C點,C點的高度代表耐揉峰值阻力,CD線段的長度為*揉混峰值時間,角度2被稱為衰落角,角度越大表示耐揉性越差,圖譜寬度及圖譜中線以下面積與面團的面筋強度有關。小麥內在因素和外界條件的變化所影響的面團流變學特性均會在揉混儀圖譜上得到具體體現。給出面團的*揉和時間、攪拌耐力和其它面團流變特性及烘焙估計吸水值等指標,從而能夠比較分辨出不同小麥間的品質差異和面粉的適應性。
三、電子式揉混儀枝術特參數指標:
1、和面速比:88±2rpm2、學習室溫表:0℃ - 35℃(*學習室溫表要在25±1°C)3、主機電源:220-240V,50Hz4、和面峰峰值范圍內:0-10cm5、和面日子:0-10Min6、試樣含量:10 g±0.01g7、電原:二相220 10伏,AC,50Hz8、具體貸款用途:校正冬小麥面團的流變學功能和產品品質。9、滿足需要新加坡谷類化學上家醫學會AACC方式 54-40A10、旋光度的測定技術指標:和面頂值、*時間間隔、加的水量、揉混圖譜升和增漲的角度、圖譜大小、圖譜中軸線之下面積計算生面團的物理化學亮點是到達數據表格來表明的,快,不便,帶年均弧度精力,只需6分